profile

Fantasy International

如果喜歡我們,請不吝在下方點個訂閱唷!

Featured Post

從公務員到死老百姓 10

就在上週四,下班前找主管確認下週要遞交的資料內容,確認完之後,本來準備安心下班,沒想到主管把正要回座位收拾的我叫住 她若有所思地問我:「能再耽誤你一下嗎?剛好有事找你談」於是,我們步入經常開小組會議的小會議室內,開始讓我摸不著頭緒的對談 「是這樣的,剛好今天你在,就想說順便和你宣達今年上半年的考核結果」主管面帶微笑地對我說道 我其實心裡有數,這次的考核結果應該不至於太差,畢竟我在第一關自我評核的時候,把分數刻意打低,送到第三關前,主管和我訪談的時候,還說在她那一關會把分數再上調 即便如此,我還是不清楚為什麼當晚她的神情,彷彿在喜悅當中帶有一絲顧忌 因為接近下班時刻,主管似乎有長話短說的壓力,於是開頭就直接破題「這次公司給你的考核結果,績效獎金的部分是B+,也就是符合正常標準,至於加薪的部分,則是A,就是比正常再更優秀些」 我臉上露出的些許狐疑神色,好像被她察覺了,她便急著補充「獎金的B+標準,就是會如同聘僱合約上載明的,公司規定的獎金基數,而加薪呢…則是在獎金之外,額外把你本薪上調,另外…」...

好久沒上來小惡魔發表我的豐功偉業了,這陣子經歷了不少事,讓我不禁又回想起以前在IT產業累積人脈與經驗,篳路藍縷、苦中作樂的日子 最近因為在跨部門協調上遭遇不少挑戰,這要是以前在資安與IT部門還沒分家的時候,其實很少見,但自從政府機關開始將資安專責的概念,推向上市上櫃企業,甚至連中小企業都要普及時,資安與IT的愛恨情仇便愈發白熱化… 而這種冰凍三尺的專業見解,發生分歧而擦出的火花,進而演變為火爆場面,我倒也見識過不少,想想還真的大開眼界,竟然為了爭論真相而互不相讓,著實令我覺得不可思議 醞釀這麼久,究竟火爆場面是從何而來的呢?其實很簡單一個道理,在資安與IT未分家的時候,大夥兒是互助合作的概念,畢竟同一部門當然會同一鼻孔出氣 一旦資安成為獨立單位,而且是那個原為同事,突然有朝一日握有稽核實權,要走入IT部門去挑毛病的時候,昔日的友好狀態便產生利益衝突 衝突的有可能是部門名聲,又或是來自使用者的抱怨,更可能是上級的責罵 還記得我在之前的電信公司,擔任資安稽核角色的時候,某位同事反映防毒軟體好像掃到病毒,發出告警,而且警示視窗還無法關閉,不斷彈跳出來,影響了他的工作...

前一篇文章提到,一旦有讀者敲碗,就要和大家分享我在電信公司所創下的一些事蹟 會進到電信業這個領域,和我從警時代的背景有些淵源,當時還是警察的時候,掌管的資訊系統,便是和衛星定位業務有所相關的,而啟用衛星定位服務,自然也會附帶有通信需求 正因接觸了前述衛星通信的業務,自此我的腦洞大開,畢竟衛星鏈路的傳輸方式和陸地通信雖然有雷同之處,但其傳輸協定、收發原理和路上思維依然相去甚遠,因此要把衛星那個模式,直接套用到陸地上總是會有落差 我認知中的電信業,是要爬基地台、測訊號強度、接客訴電話及到府安裝數據機的刻板印象,但因本人應徵的是資安職缺,所以工作型態比較像是朝九晚五,沒事就要刷存在感的上班族 無奈前述的內勤工作型態,相較外勤一下班就能交接給下一個當班的苦主,內勤大多是要燒腦訂政策、寫計畫與管理專案進度的差事… 如同許多民眾對於電信業不務正業的印象,意即除了室內固網、手機行網這些可以想見的網路服務之外,還有很多像電子商城、加值服務與週邊金流交易的衍生性商品或類電信服務推出...

過完忙碌的四月份後,我總算有點空閒再繼續我的職涯記事了 在前幾篇文章曾提到,棄警從工之後,我的求職路上,因為輾轉遇到不好的同事或苛刻的老闆,所以過程看起來不太順遂,但其實在這段換工作的期間,我都有刻意讓薪資水平不斷疊加上去 因此總的來說,儘管前幾段工作資歷沒有很長,但薪水都至少有5%~10%不等的增長,然當我認真檢視自己的履歷成熟度,發現還是要有幾個工作是穩定期長一點的,才有助後續往更好的薪資條件邁進 所幸,我在這家電信公司遇到了默契很好的同事(到現在離職後都仍保持聯絡),所以我不但做得久,也積累不少在甲方內部做資安治理的經驗 而該名合作默契佳的同事,當初是從網管轉戰資安,我們彼此經常互相討論和切磋技術問題,我從他身上學到網路設備的管理技巧,以及轉職加薪的訣竅,他則在我身上習得資安事件處理的經驗、做數位鑑識的精隨,後面我們還聯手好幾次完成有效的向上管理作業 或許是老天爺的刻意安排,前面讓我經歷了好朋友的惡意中傷,還有慣老闆的高壓管理,到後面幾家公司處理類似的狀況時,竟然都得心應手,那些職場上所謂的妖魔鬼怪,下場自然都是自食惡果般地悽慘...

本來是想用倒敘法,把脫離警界之後的IT轉職奮鬥史,慢慢回顧到現在,然後和大家在小惡魔分享當前職位上甜美的果實… 只是最近在招募新人上,看到許多履歷和現場面試的求職者,一些奇特的現象,突然有感而發,覺得不趁熱和讀者們分享有點可惜;或許不一定能引起共鳴,但至少是我自己求職以來,看到的幾個功虧一簣的案例總結 我不敢說自己多擅長找工作,但好歹本人也曾創下不到一週時間,搞定外商公司層層關卡,只花四天就拿到Offer的紀錄,而且據說現在的Pay,還比前手多出30%以上 可能是自己有掌握到面試要領,現在才會有一種,看到自己覺得不錯的求職者,他在我這一關要是被認可,應該也能像我一樣過關斬將,最後加入我的團隊一起玩耍 當初在設定招募的這個職缺,我以不設限為前提,一方面考慮當前供過於求的人才荒,另一方面則是,我也有帶人帶得好的把握,回想若干年前,那位跟著我一同學習IT的助理小妹妹,如今都已經成了年入百萬的資安一姐了 我這個人說到做到,不設限的職缺,在書面審查的第一關,不論學歷、背景或經驗,只要我覺得求職者在履歷上有用心寫,基本上我都會篩入第一輪的面試安排...

繼前一篇文章提到,因為北漂之後的第一家公司,老闆對於員工加班的苛求,以及帶人不帶心而大量流失人力的情況下,我在五月的某一晚率性離職了! 其實無預警裸辭的這種行為,並非我的做事風格,畢竟我是屬於出手之前會評估好所有可能風險,並且也能承受之後,才會下定決心執行的人 因此當晚直接答應離開,我自己事後想想,這舉動比起當初不幹警察前的種種評估,來得要大膽許多 不過,既然已經那麼做了,我當然也不後悔,一個成年人就是要能夠勇於對自己的決定負責 從失業開始的兩週左右時間內,我陷入了一種因為閒得發慌,又暫時沒任何收入情況下,也不敢讓家人知道而顯得焦慮的狀態 那段時間,我很積極地投遞履歷,並且把履歷修得好看些,看能否爭取到多點面試邀約。說實在,以我從警界轉職IT後,前後加總沒幾年的資歷,臨時要找到像樣的工作,其實有點勉強的… 所幸我選擇走的是資訊安全的領域,而這個產業在政府的推波助瀾之下,長年有人才荒,我想這個現象到以後都還是無解;畢竟少子化,加上這領域有經驗的人才非常有限,至少可以確定不會找不到相關的工作,差別只在薪水高低而已...

在這難得的4天連假期間,總覺得要寫些什麼來和大家共勉一下,畢竟今年應該景氣要好轉的,但看著高漲的物價及電價,恐怕這景氣復甦是看不到起點… 在先前第二篇文章裡,提到我離開公部門,轉戰IT業界的第一間外商公司,因為帶我入門的前輩初心變了,導致後來不歡而散,當然我的外商任職夢也暫時止住 而我所物色的第二間公司,對職涯的打算就是回到離開警界前的專業-資訊安全,當時的我明白自己不能先離職再找工作,所以趁著赴北部出差時,我趕緊完成客戶端的任務,抽空參加幾場面試 說實在,在本人還未建立資安領域的人脈與知名度前,面試過程不太順利,主要原因有二:第一、我不想把自己的起薪開得太廉價(好歹我也是在外商公司待過才做轉換的);第二、能接受我初上北部找工作又是警察背景的雇主,基本上都是小公司 所幸我在每場面試都能從容應對幾個情境題,儘管不是每家公司都能接受我開的薪資,但可以確定的一點就是,當時以我在IT業界僅將近1年的資歷找新工作,最後同意接受開高薪的公司還是有的,而這樣的堅持,更奠定我之後往IT領域求職的薪資水平節節高升的基礎...

前面的文章提到了,我從警察轉職IT工程師後的求職歷程,今天要來聊聊當初我是怎麼踏上IT這條不歸路的 早期在警界,要分發之前,填志願有個規矩,就是按照在校成績,而非警察特考的考試成績分發,因此很多警校生都對在校成績斤斤計較,深怕幾分之差沒辦法填到自己理想中的志願 而我倒是沒這個困擾,主要是因為不管按哪種成績分發,我應該都有機會選到自己想去的單位,但那時候真正想報到的,絕對不是資訊單位! 為什麼這樣說呢…?一來是因為資訊這個領域,當時在警界並非重點單位(就是冷宮的概念啦XD),二來本人在校所學的專業科目也非資訊相關,頂多就是基礎必修有計算機概論而已,這樣的程度,壓根兒不會去選個資訊單位來折磨自己… 針對上述分析,一開始我確實並非分發在資訊單位,而且我起初還是位在一個重點勤務單位,承辦的業務是要跟國安單位往來的,那時感覺自己就像在做特警勤務,很自豪 無奈好景不常,我才剛安於當時的現狀三個月,馬上收到上面通知,說什麼我的國安業務要整併,就憑一紙公文,直接把幾個與資訊有點關聯的業務,併到資訊單位去,我聽到這突如其來的消息,心中只冒出一句對白「出來跑,遲早要還的」...

上一篇文章提到我剛從警界順利轉職成為IT人,一開始的異國生活及美好嚮往,是完全符合我期待的 為什麼這樣說呢…?因為我在公部門,憑著自己在大學時期對語言的興趣,畢業從警之後,持續進修英文/日文/韓文等3種語言 因此,儘管一分發就在資訊部門,但我的語文能力,在警界還算小有名氣,經常有外賓接待的場合,都能見到我的身影 還是警察的時候,不時有人質疑我說「你在警界待的是資訊單位,下班之後學的那麼多語文,儘管有外賓場合,都有外事或公關單位的同仁在接待,根本沒你表現的機會」 但我不以為然,因為本人就是喜歡學好幾種外語,主要為的也不是升遷或引起長官注意,反而更多時候是用在自助旅行或結交外國朋友,所以不要在乎別人眼光,持續學習就對了 至於為什麼我能在辭職之後,馬上就無縫接軌新加坡外商公司的工作呢… 這要從我當警察的時候說起,前一篇文中所提的那位介紹我這份工作的IT界友人A,一開始其實是協助我做系統整合的廠商,我們成功合作過大大小小的案子...

已經忘記是多久之前創了這個號,印象當中,這個號當初是為了做研究才開始的 不過上述這點也不太重要,主要本人以前常在無名小站寫網誌記錄生活,後來無名小站關了,寫網誌這個習慣變成在自己電腦上留電子檔紀錄,無奈少了與人分享的樂趣… 前陣子突然想起在這裡還有這麼一個號,大概瀏覽一下分類,發現像我這個以前待公部門,忙到超晚下班,都還能抽空寫網誌的「米蟲」,應該很適合在「職場甘苦談」這個分類,重啟我的網誌人生 對比以前總是拿當警察時期的迂腐工作型態和環境來調侃自己,如今在若干年前辭職不幹之後,到外面這個弱肉強食的現實世界來單打獨鬥,發現有些事確實如前人說的… 「有硬實力,才到外面闖,而且要就儘早,不然就像我們好好待著到退休就好」還記得剛打算辭職的第一年,一位很關心我的警界高層,語重心長地和我這麼說 其實早在被家人逼著從警的第一年,我就心裡有數,總有一天我要離開警界,只是在這之前必須先培養第二專長 雖說是被逼著當警察,然而這一當也當了13年,我自己想想著實也覺得不可思議;此外,更讓我自己,還有眾人意外的,其實不是這所謂的13年有多漫長、多辛苦…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