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一篇文章提到,一旦有讀者敲碗,就要和大家分享我在電信公司所創下的一些事蹟 會進到電信業這個領域,和我從警時代的背景有些淵源,當時還是警察的時候,掌管的資訊系統,便是和衛星定位業務有所相關的,而啟用衛星定位服務,自然也會附帶有通信需求 正因接觸了前述衛星通信的業務,自此我的腦洞大開,畢竟衛星鏈路的傳輸方式和陸地通信雖然有雷同之處,但其傳輸協定、收發原理和路上思維依然相去甚遠,因此要把衛星那個模式,直接套用到陸地上總是會有落差 我認知中的電信業,是要爬基地台、測訊號強度、接客訴電話及到府安裝數據機的刻板印象,但因本人應徵的是資安職缺,所以工作型態比較像是朝九晚五,沒事就要刷存在感的上班族 無奈前述的內勤工作型態,相較外勤一下班就能交接給下一個當班的苦主,內勤大多是要燒腦訂政策、寫計畫與管理專案進度的差事… 如同許多民眾對於電信業不務正業的印象,意即除了室內固網、手機行網這些可以想見的網路服務之外,還有很多像電子商城、加值服務與週邊金流交易的衍生性商品或類電信服務推出 而我一進單位報到,第一個臨危受命的專案就是要驗保全信用卡號的安全規範,當時該驗證機制在非金融領域不是那麼普及、常見,所以我還記得很清楚,前手在我試用期間撂下的一句話:「有你這個新人來了,那我就準備要抽腿了,這個東西我也沒搞過,沒一家廠商願意報價的,你自己看著辦哈!」 或許是我生命中波折太多,對於這種兵臨城下、岌岌可危的情況見多了,我接到任務當下,竟然沒先崩潰一波,而是心想「那就玩玩看吧!反正沒過應該也死不了人唄…」 於是,從前手那樣說的當天起,我就知道他留下來的資料參考價值不高,本人早有準備在接手後,直接砍掉重練的覺悟了 我做事的原則是這樣,如果前案在我消化過後是能掌握的,就會盡量沿用;否則,要是手中資料既無參考價值,沿用要花我更多時間校正,那寧願直接重作;因為我實證過,本人交接出去的資料,無論是誰接著用,分類和歸納邏輯都相當清楚,當事人能很快進入狀況的 做好心理建設之後,我幸運地找到以前合作過的廠商,進駐來幫我從無到有建立起該制度,正因為搭檔的是很有默契的同事,顧問公司又是以前配合過的廠商,我竟然奇蹟式地只用3個月時間就把規範文件、制度框架、設定細節全部搞懂,並一躍變成帶領那些年資都比我還要資深長輩們的PM 在我專案成功付梓當時,前手早已逃之夭夭,有人為我抱不平,說什麼臨時被丟了一個燙手山芋,我不譴責前手,還願意幫他善後之類的bla、bla… 儘管當時是IT業界新人,不過我在警界早有大型專案的管理經驗,與其不停抱怨命運的坎坷,還不如勇於面對,反正邊做邊學習,即使失敗了也比沒接觸過的人多了寶貴經驗,或許就是這樣的正向思維,助我在專案結束後,內部地位大大提升 正所謂「事在人為」,如果悲觀地認為自己很倒楣、目標棘手很難達成,那接手之後肯定會一直籠罩在低氣壓內,就算想一鼓作氣也很難提起勁做事的吧… 那還不如想得樂觀點,把每次任務都當成一個遊戲闖關過程,要是不小心做完、做好了,那豈不是像練功打怪一樣,不僅實力等級提升,搞不好還會有意外收穫(就像遊戲過關會撿到寶一般) 我那次撿到的寶,就是才到職一年就被加薪,這消息我都不敢讓某些老鳥們知道,因為在考核前後就曾聽到他們抱怨,怎麼待在公司資歷都十幾年了,薪水的漲幅竟連兩張電影票都不值之類的說法… 但對於這群同事,要是抽空去檢視他們平常做的事,不難發現就是一些重複性高、取代性強的工作,那既然沒有勇於接受挑戰的心,所領薪水自然也不會讓你看到與眾不同的挑戰性 其實在執行專案過程中,收穫最多的,對我來說並非僅是驗證通過的喜悅而已,重點是執行過程曾經遭遇到很多困難,需要做跨部門協調,因而造成一些爭執和瓶頸,所幸我都成功化解了 正因我在份內工作投入程度眾人有目共睹,因此就算期間有一些小疏失都不至於被公審或批鬥,反而會有不少人願意伸出援手而創造凝聚力,我的人脈撲滿就是透過這種方式越存越滿,不少同事到現在都還有聯絡,也在我往後職涯發揮不少正面效果 這篇提到做專案的心路歷程,其實我經手過的專案有大有小,不能說每個都盡善盡美,但至少還沒有失敗或半途而廢過的那種,透過不斷突破難關與累積人脈的方式來提升軟實力,是映證個人在職場上有所成長的必經過程 在此鼓勵大家不要害怕挑戰,要和壓力成為好朋友,等到你場面和風浪見多了,到後面便會漸漸發現,早期覺得很可怕的那些未戰先怯的想法,不是很可愛就是很可笑 最後的工商服務時間,仍不忘提醒大家,若你有想往IT轉職,並且也和我當時一樣迷惘,想要請益、諮詢或討論的,都歡迎加入我的聯繫方式,讓我們一起在IT路上成為登頂的強者 |
如果喜歡我們,請不吝在下方點個訂閱唷!
就在上週四,下班前找主管確認下週要遞交的資料內容,確認完之後,本來準備安心下班,沒想到主管把正要回座位收拾的我叫住 她若有所思地問我:「能再耽誤你一下嗎?剛好有事找你談」於是,我們步入經常開小組會議的小會議室內,開始讓我摸不著頭緒的對談 「是這樣的,剛好今天你在,就想說順便和你宣達今年上半年的考核結果」主管面帶微笑地對我說道 我其實心裡有數,這次的考核結果應該不至於太差,畢竟我在第一關自我評核的時候,把分數刻意打低,送到第三關前,主管和我訪談的時候,還說在她那一關會把分數再上調 即便如此,我還是不清楚為什麼當晚她的神情,彷彿在喜悅當中帶有一絲顧忌 因為接近下班時刻,主管似乎有長話短說的壓力,於是開頭就直接破題「這次公司給你的考核結果,績效獎金的部分是B+,也就是符合正常標準,至於加薪的部分,則是A,就是比正常再更優秀些」 我臉上露出的些許狐疑神色,好像被她察覺了,她便急著補充「獎金的B+標準,就是會如同聘僱合約上載明的,公司規定的獎金基數,而加薪呢…則是在獎金之外,額外把你本薪上調,另外…」...
好久沒上來小惡魔發表我的豐功偉業了,這陣子經歷了不少事,讓我不禁又回想起以前在IT產業累積人脈與經驗,篳路藍縷、苦中作樂的日子 最近因為在跨部門協調上遭遇不少挑戰,這要是以前在資安與IT部門還沒分家的時候,其實很少見,但自從政府機關開始將資安專責的概念,推向上市上櫃企業,甚至連中小企業都要普及時,資安與IT的愛恨情仇便愈發白熱化… 而這種冰凍三尺的專業見解,發生分歧而擦出的火花,進而演變為火爆場面,我倒也見識過不少,想想還真的大開眼界,竟然為了爭論真相而互不相讓,著實令我覺得不可思議 醞釀這麼久,究竟火爆場面是從何而來的呢?其實很簡單一個道理,在資安與IT未分家的時候,大夥兒是互助合作的概念,畢竟同一部門當然會同一鼻孔出氣 一旦資安成為獨立單位,而且是那個原為同事,突然有朝一日握有稽核實權,要走入IT部門去挑毛病的時候,昔日的友好狀態便產生利益衝突 衝突的有可能是部門名聲,又或是來自使用者的抱怨,更可能是上級的責罵 還記得我在之前的電信公司,擔任資安稽核角色的時候,某位同事反映防毒軟體好像掃到病毒,發出告警,而且警示視窗還無法關閉,不斷彈跳出來,影響了他的工作...
過完忙碌的四月份後,我總算有點空閒再繼續我的職涯記事了 在前幾篇文章曾提到,棄警從工之後,我的求職路上,因為輾轉遇到不好的同事或苛刻的老闆,所以過程看起來不太順遂,但其實在這段換工作的期間,我都有刻意讓薪資水平不斷疊加上去 因此總的來說,儘管前幾段工作資歷沒有很長,但薪水都至少有5%~10%不等的增長,然當我認真檢視自己的履歷成熟度,發現還是要有幾個工作是穩定期長一點的,才有助後續往更好的薪資條件邁進 所幸,我在這家電信公司遇到了默契很好的同事(到現在離職後都仍保持聯絡),所以我不但做得久,也積累不少在甲方內部做資安治理的經驗 而該名合作默契佳的同事,當初是從網管轉戰資安,我們彼此經常互相討論和切磋技術問題,我從他身上學到網路設備的管理技巧,以及轉職加薪的訣竅,他則在我身上習得資安事件處理的經驗、做數位鑑識的精隨,後面我們還聯手好幾次完成有效的向上管理作業 或許是老天爺的刻意安排,前面讓我經歷了好朋友的惡意中傷,還有慣老闆的高壓管理,到後面幾家公司處理類似的狀況時,竟然都得心應手,那些職場上所謂的妖魔鬼怪,下場自然都是自食惡果般地悽慘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