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來是想用倒敘法,把脫離警界之後的IT轉職奮鬥史,慢慢回顧到現在,然後和大家在小惡魔分享當前職位上甜美的果實… 只是最近在招募新人上,看到許多履歷和現場面試的求職者,一些奇特的現象,突然有感而發,覺得不趁熱和讀者們分享有點可惜;或許不一定能引起共鳴,但至少是我自己求職以來,看到的幾個功虧一簣的案例總結 我不敢說自己多擅長找工作,但好歹本人也曾創下不到一週時間,搞定外商公司層層關卡,只花四天就拿到Offer的紀錄,而且據說現在的Pay,還比前手多出30%以上 可能是自己有掌握到面試要領,現在才會有一種,看到自己覺得不錯的求職者,他在我這一關要是被認可,應該也能像我一樣過關斬將,最後加入我的團隊一起玩耍 當初在設定招募的這個職缺,我以不設限為前提,一方面考慮當前供過於求的人才荒,另一方面則是,我也有帶人帶得好的把握,回想若干年前,那位跟著我一同學習IT的助理小妹妹,如今都已經成了年入百萬的資安一姐了 我這個人說到做到,不設限的職缺,在書面審查的第一關,不論學歷、背景或經驗,只要我覺得求職者在履歷上有用心寫,基本上我都會篩入第一輪的面試安排 而什麼叫做用心寫呢?大體來講就是,履歷並非簡單幾個字就寫完,最好能量化每份工作展現的成效,但我更重視人格特質,就是很清楚自己的優缺點,然後對未來也有想法的那種,必定會被我相中 結果不設限的職缺雖然成了應徵熱門,但真的像樣的履歷,以我這麼低標準的過濾方式,竟然只有40%左右的存活率,我還刻意打開自己的履歷和來應徵的諸位所寫的比較一番,結果一看就知道,被淘汰的那些,問題都出在哪裡了… 所以好的履歷怎麼呈現,我想還是很多人不得要領,尤其是社會新鮮人,寫的素質參差不齊,當然其中不乏有佼佼者,只是比率之低,讓我覺得學校是否也應該教教學生們,如何包裝好對職涯極其重要的這份自薦函 書審通過之後,獲得面試邀約的第一試更是關鍵,從應徵的數據來看,實際有獲得邀約的其實僅有8位,因為我推薦之後,HR會再過濾一次,這表示我出手還算仁慈的… 面試要領不外乎就是那些,包括著裝是否合宜、口條是否流暢、邏輯是否清晰、對職缺及公司是否了解等,而前述這8位,被我推薦進第二次面試的,最終只有2位 回顧被刷掉的幾位,其中最大的問題,一種是現場面試的時候,說的和履歷寫的差太多,意思就是履歷寫得很漂亮,但實際上問答的口條,跟不上所寫的內容 還有一種是明顯看得出來很緊張,或刻意壓抑緊張,而那種緊張的神情,顯然就是沒事前做功課,便貿然參加面試的,所以要不是一問三不知,不然就是Q&A的時候,完全不曉得要問雇主什麼問題 最後一種常見的,就是過度自信,認為自己學經歷很好,一來就相當傲氣,只談薪水高低或只講自己想講的,而對於雇主的提問則是很簡單帶過,或只拿自己在乎的重點闡述,這種比較自我的表現,都是面試的大忌 最後要談談我撰此文的重點,就是進入二次面試的2位,為何最終鎩羽而歸 這兩位分別是一男一女,男生個性沉穩,口條流利,對於專業表現的部分也恰到好處,而女生個性外向開朗,態度謙虛,對於專業稍有不足,但展現十足的學習熱忱 第二試我並未在場,據外籍主管面試後描述,男生當時的表現,除衣著不夠得體外(這點我在第一試就有察覺,但個人覺得應該不至於是致命傷);再來就是問答部分,有點像是背稿準備而來,雖然堪稱流利,但就是在背書背出標準答案的感覺 女生的部分,因為個性比較外向,所以問答表現相當自然、流暢,衣著、禮貌也都到位;但主管認為依然不合格的原因是,她當場脫稿講了太多與雇主提問無關的私事,當然這個有好有壞,以我來看是想快速拉近距離,然若是外籍主管,可能會覺得還不夠熟而顯得唐突… 我當過主管,也創業開過公司(公司還正常營運中),對於Z世代的年輕人接觸得多,所以看法比較開放,因此對於一些比我年紀更長的人看來是標新立異的行為,只要不失禮或冒犯,基本上本人都還能接受 然而,這次面試看下來,目前更上級的主管,儘管比起早期已經有年輕化趨勢,但思想上和現在的千禧世代相比,依舊要保守許多,所以才會有我都已經認可的人選,到了最後關卡,還是被刷掉的狀況… 不過面試的重點,是在如何包裝自己,並用一套合於包裝後的合理說法,說服別人相信他們所看到的你,正是充滿實力的;要我用一種看就能知道,面試會不會上的標準就是:你有沒有講到讓面試官都頻頻點頭稱是的本事? 這篇說了這麼多,還是要提醒各位讀者,如果你有想往IT轉職,並且也和我當時一樣迷惘,想要請益、諮詢或討論的,都歡迎加入我的聯繫方式 讓人體驗一場好的面試,也是一種本領,透過刻意練習,能讓你用一套好說詞就得到一份好工作的話,那就把練體能的時間省下來,紮實地訓練你的口語表達能力吧! |
如果喜歡我們,請不吝在下方點個訂閱唷!
就在上週四,下班前找主管確認下週要遞交的資料內容,確認完之後,本來準備安心下班,沒想到主管把正要回座位收拾的我叫住 她若有所思地問我:「能再耽誤你一下嗎?剛好有事找你談」於是,我們步入經常開小組會議的小會議室內,開始讓我摸不著頭緒的對談 「是這樣的,剛好今天你在,就想說順便和你宣達今年上半年的考核結果」主管面帶微笑地對我說道 我其實心裡有數,這次的考核結果應該不至於太差,畢竟我在第一關自我評核的時候,把分數刻意打低,送到第三關前,主管和我訪談的時候,還說在她那一關會把分數再上調 即便如此,我還是不清楚為什麼當晚她的神情,彷彿在喜悅當中帶有一絲顧忌 因為接近下班時刻,主管似乎有長話短說的壓力,於是開頭就直接破題「這次公司給你的考核結果,績效獎金的部分是B+,也就是符合正常標準,至於加薪的部分,則是A,就是比正常再更優秀些」 我臉上露出的些許狐疑神色,好像被她察覺了,她便急著補充「獎金的B+標準,就是會如同聘僱合約上載明的,公司規定的獎金基數,而加薪呢…則是在獎金之外,額外把你本薪上調,另外…」...
好久沒上來小惡魔發表我的豐功偉業了,這陣子經歷了不少事,讓我不禁又回想起以前在IT產業累積人脈與經驗,篳路藍縷、苦中作樂的日子 最近因為在跨部門協調上遭遇不少挑戰,這要是以前在資安與IT部門還沒分家的時候,其實很少見,但自從政府機關開始將資安專責的概念,推向上市上櫃企業,甚至連中小企業都要普及時,資安與IT的愛恨情仇便愈發白熱化… 而這種冰凍三尺的專業見解,發生分歧而擦出的火花,進而演變為火爆場面,我倒也見識過不少,想想還真的大開眼界,竟然為了爭論真相而互不相讓,著實令我覺得不可思議 醞釀這麼久,究竟火爆場面是從何而來的呢?其實很簡單一個道理,在資安與IT未分家的時候,大夥兒是互助合作的概念,畢竟同一部門當然會同一鼻孔出氣 一旦資安成為獨立單位,而且是那個原為同事,突然有朝一日握有稽核實權,要走入IT部門去挑毛病的時候,昔日的友好狀態便產生利益衝突 衝突的有可能是部門名聲,又或是來自使用者的抱怨,更可能是上級的責罵 還記得我在之前的電信公司,擔任資安稽核角色的時候,某位同事反映防毒軟體好像掃到病毒,發出告警,而且警示視窗還無法關閉,不斷彈跳出來,影響了他的工作...
前一篇文章提到,一旦有讀者敲碗,就要和大家分享我在電信公司所創下的一些事蹟 會進到電信業這個領域,和我從警時代的背景有些淵源,當時還是警察的時候,掌管的資訊系統,便是和衛星定位業務有所相關的,而啟用衛星定位服務,自然也會附帶有通信需求 正因接觸了前述衛星通信的業務,自此我的腦洞大開,畢竟衛星鏈路的傳輸方式和陸地通信雖然有雷同之處,但其傳輸協定、收發原理和路上思維依然相去甚遠,因此要把衛星那個模式,直接套用到陸地上總是會有落差 我認知中的電信業,是要爬基地台、測訊號強度、接客訴電話及到府安裝數據機的刻板印象,但因本人應徵的是資安職缺,所以工作型態比較像是朝九晚五,沒事就要刷存在感的上班族 無奈前述的內勤工作型態,相較外勤一下班就能交接給下一個當班的苦主,內勤大多是要燒腦訂政策、寫計畫與管理專案進度的差事… 如同許多民眾對於電信業不務正業的印象,意即除了室內固網、手機行網這些可以想見的網路服務之外,還有很多像電子商城、加值服務與週邊金流交易的衍生性商品或類電信服務推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