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久沒上來小惡魔發表我的豐功偉業了,這陣子經歷了不少事,讓我不禁又回想起以前在IT產業累積人脈與經驗,篳路藍縷、苦中作樂的日子 最近因為在跨部門協調上遭遇不少挑戰,這要是以前在資安與IT部門還沒分家的時候,其實很少見,但自從政府機關開始將資安專責的概念,推向上市上櫃企業,甚至連中小企業都要普及時,資安與IT的愛恨情仇便愈發白熱化… 而這種冰凍三尺的專業見解,發生分歧而擦出的火花,進而演變為火爆場面,我倒也見識過不少,想想還真的大開眼界,竟然為了爭論真相而互不相讓,著實令我覺得不可思議 醞釀這麼久,究竟火爆場面是從何而來的呢?其實很簡單一個道理,在資安與IT未分家的時候,大夥兒是互助合作的概念,畢竟同一部門當然會同一鼻孔出氣 一旦資安成為獨立單位,而且是那個原為同事,突然有朝一日握有稽核實權,要走入IT部門去挑毛病的時候,昔日的友好狀態便產生利益衝突 衝突的有可能是部門名聲,又或是來自使用者的抱怨,更可能是上級的責罵 還記得我在之前的電信公司,擔任資安稽核角色的時候,某位同事反映防毒軟體好像掃到病毒,發出告警,而且警示視窗還無法關閉,不斷彈跳出來,影響了他的工作 這時IT部門負責電腦維修的同事,就得去現場一查究竟,結果一看,根本是資安部門的APT工具所發布的病毒警示 使用者其實根本分不清楚防毒軟體和APT工具各屬於誰或哪個部門管轄,只要求當下到場的人員,要幫他把彈跳視窗無法關閉的問題解決 被纏上的IT同事,不了解APT工具運作原理,肯定轉請當事人去找資安部門的窗口處理,結果一找到負責該工具的同仁,又是一連串抱怨電腦因為陸陸續續裝了一大堆代理程式,而日漸拖垮電腦效能 久而久之,幕僚部門同仁被龜速電腦搞得不耐煩的怒火,在資安部門同事前去協助處理的當下,竟一股腦兒地全發洩出來,不斷抱怨某某程式或工具把他電腦搞成那般遲緩 偏偏在場的那位同仁是不擅安撫,且有話直說的個性,竟率性地答道:「這些都是IT他們裝的防毒軟體吃太多資源,和我們工具無關,你應該找他們反映或填工單留下紀錄」 這樣子一來一回,不但使用者沒有得到問題解決的方式,還猶如被踢皮球一般,又回到IT部門,結果當報修當事人又找上IT負責維修人員再抱怨一次時,這時問題已經不是使用者和IT或資安之間的矛盾了…>’’< 隨之而來的,肯定就是IT找上資安質問說,為什麼要向使用者誤導病毒事件拖慢電腦效能,是防毒軟體的問題!?明明就是APT工具吃的電腦資源較多云云 無奈這麼爭辯並無法解決使用者的疑問與不耐煩,反而還加深IT與資安之間,看法的衝突與對立,最後演變成全武行,便是當天我聽到維修室內的大聲嚷嚷,以及器物被丟擲落地的巨大聲響 結果挨打的人掛了彩,而出手的人被處分差點丟了飯碗,但這在我眼裡看來,都是太操之過急的盲目指責,根本解決之道,在跑修現場聽聞使用者抱怨時,首先應該要穩住情緒,中肯地說明資安或IT各自負責的監控領域與功能 不須去迎合對方情緒而批評他部門軟體或工具的好壞,只要解釋自家工具或軟體可能發生的狀況,有無法當下解決的提問,先帶回研究就能減少不必要的摩擦 當然,事情要是有像我在此所寫得那麼容易處理,也不需要如此長篇大論,更不會有類似的歷史事件一再上演 然而,冤冤相報何時了,與其加油添醋地試圖還以顏色,還不如把這種部門間的較勁所花的時間,用來了解自家工具或軟體的缺陷,設法找出補救措施才是要緊 而最近我自己所遇到相似的情形,處理方式是當下先承認確實有可能是自家工具的問題,但整體告警過程所牽涉或觸發的監控機制有多層關卡,不能一句話就直接斷定是誰家的問題 待我把問題帶回去與IT部門一起討論出可能的原因,做成共識之後再統一做回覆,這樣子回應不僅不會隨著當事人的情緒起伏,也為自家爭取了更多自清的時間 當然我這般答覆,後來確實也沒直接挑起部門間的猜忌或互踢皮球的狀況,事情不僅和平落幕,且當真相證明是出在IT部門環節的時候,我的沉默已然解釋了一切,真理不辯自明矣 遭遇問題或挫折,能穩當做事是本事,但能穩定情緒回應是智慧,在專業或專家之間的自重互輕,早已不是新鮮事 如何才能將不好的情緒轉化為長久配合的助力,肯定不是終日埋首於電腦螢幕前,把主機管好、把程式寫棒,就能辦成的… 很多時候,難處理的從來不是事情本身,而是難以控制的人的情緒,把人安撫好,事情自然就沒了,但事發當下,又有多少人能心平氣和去面對它 好在我練就了說一口好話,就能做一手好事的本領,不過在我如今這般成器前,年少輕狂時候的我,可不比這些經常爆氣的同事手段溫和;現在回想,還真覺得當年的自己,怎會有那般愚勇 來到工商服務段落,文末不忘提醒大家,若你有想往IT轉職,並且也和我當時一樣迷惘,想要請益、諮詢或討論的,都歡迎加我的聯繫方式,期待大家都能修煉出溫和的脾氣,活出更理想的人生 |
如果喜歡我們,請不吝在下方點個訂閱唷!
就在上週四,下班前找主管確認下週要遞交的資料內容,確認完之後,本來準備安心下班,沒想到主管把正要回座位收拾的我叫住 她若有所思地問我:「能再耽誤你一下嗎?剛好有事找你談」於是,我們步入經常開小組會議的小會議室內,開始讓我摸不著頭緒的對談 「是這樣的,剛好今天你在,就想說順便和你宣達今年上半年的考核結果」主管面帶微笑地對我說道 我其實心裡有數,這次的考核結果應該不至於太差,畢竟我在第一關自我評核的時候,把分數刻意打低,送到第三關前,主管和我訪談的時候,還說在她那一關會把分數再上調 即便如此,我還是不清楚為什麼當晚她的神情,彷彿在喜悅當中帶有一絲顧忌 因為接近下班時刻,主管似乎有長話短說的壓力,於是開頭就直接破題「這次公司給你的考核結果,績效獎金的部分是B+,也就是符合正常標準,至於加薪的部分,則是A,就是比正常再更優秀些」 我臉上露出的些許狐疑神色,好像被她察覺了,她便急著補充「獎金的B+標準,就是會如同聘僱合約上載明的,公司規定的獎金基數,而加薪呢…則是在獎金之外,額外把你本薪上調,另外…」...
前一篇文章提到,一旦有讀者敲碗,就要和大家分享我在電信公司所創下的一些事蹟 會進到電信業這個領域,和我從警時代的背景有些淵源,當時還是警察的時候,掌管的資訊系統,便是和衛星定位業務有所相關的,而啟用衛星定位服務,自然也會附帶有通信需求 正因接觸了前述衛星通信的業務,自此我的腦洞大開,畢竟衛星鏈路的傳輸方式和陸地通信雖然有雷同之處,但其傳輸協定、收發原理和路上思維依然相去甚遠,因此要把衛星那個模式,直接套用到陸地上總是會有落差 我認知中的電信業,是要爬基地台、測訊號強度、接客訴電話及到府安裝數據機的刻板印象,但因本人應徵的是資安職缺,所以工作型態比較像是朝九晚五,沒事就要刷存在感的上班族 無奈前述的內勤工作型態,相較外勤一下班就能交接給下一個當班的苦主,內勤大多是要燒腦訂政策、寫計畫與管理專案進度的差事… 如同許多民眾對於電信業不務正業的印象,意即除了室內固網、手機行網這些可以想見的網路服務之外,還有很多像電子商城、加值服務與週邊金流交易的衍生性商品或類電信服務推出...
過完忙碌的四月份後,我總算有點空閒再繼續我的職涯記事了 在前幾篇文章曾提到,棄警從工之後,我的求職路上,因為輾轉遇到不好的同事或苛刻的老闆,所以過程看起來不太順遂,但其實在這段換工作的期間,我都有刻意讓薪資水平不斷疊加上去 因此總的來說,儘管前幾段工作資歷沒有很長,但薪水都至少有5%~10%不等的增長,然當我認真檢視自己的履歷成熟度,發現還是要有幾個工作是穩定期長一點的,才有助後續往更好的薪資條件邁進 所幸,我在這家電信公司遇到了默契很好的同事(到現在離職後都仍保持聯絡),所以我不但做得久,也積累不少在甲方內部做資安治理的經驗 而該名合作默契佳的同事,當初是從網管轉戰資安,我們彼此經常互相討論和切磋技術問題,我從他身上學到網路設備的管理技巧,以及轉職加薪的訣竅,他則在我身上習得資安事件處理的經驗、做數位鑑識的精隨,後面我們還聯手好幾次完成有效的向上管理作業 或許是老天爺的刻意安排,前面讓我經歷了好朋友的惡意中傷,還有慣老闆的高壓管理,到後面幾家公司處理類似的狀況時,竟然都得心應手,那些職場上所謂的妖魔鬼怪,下場自然都是自食惡果般地悽慘...